中桃6号桃品种介绍(中桃6号的优缺点)

5g7g.com 2024-10-09 阅读:140 评论:0
## 中桃6号桃品种介绍### 一、 简介中桃6号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出的一个早熟桃品种,其果实美观,口感香甜,丰产稳产,在黄淮地区表现尤为突出,具有很高的种植价值。### 二、 主要性状1. 果实性状: 果实较大,平均单果重...

## 中桃6号桃品种介绍### 一、 简介中桃6号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出的一个早熟桃品种,其果实美观,口感香甜,丰产稳产,在黄淮地区表现尤为突出,具有很高的种植价值。### 二、 主要性状1.

果实性状:

果实较大,平均单果重200克,最大果重可达300克以上。

果形圆形或近圆形,果顶圆平,有些年份果顶会有一个小突起。

果皮底色乳白色,成熟后大部分果面呈现鲜红色,十分漂亮。

果肉白色,近核处有血丝,肉质脆甜,汁液中等,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%-15%,风味浓甜,香气浓郁。

果核较小,可食率高。2.

成熟期:

中桃6号在河南地区5月下旬成熟,比同期成熟的春雪、早凤王等品种早熟5-7天,比春蜜成熟晚3-5天,属于早熟桃品种。3.

生长习性:

树势中等,树姿开张,枝条粗壮,节间较短,分枝能力强,易形成丰产树形。

花芽分布均匀,坐果率高,抗旱性强,适应性广,耐瘠薄,丰产稳产。4.

抗病性:

中桃6号对桃树主要病害,如桃细菌性穿孔病、桃炭疽病等有一定的抗性。### 三、 栽培要点1.

建园选择:

中桃6号适应性广,但为了获得更好的产量和品质,建议选择土壤肥沃、排水良好、光照充足的地块建园。

注意合理密植,行株距一般为4米×3米。2.

整形修剪:

中桃6号树势中庸,建议采用"三主枝开心形"或"Y字形"树形进行整形。

冬剪时要注意疏除过密枝、交叉枝、病虫枝,保持树冠通风透光。

夏剪主要进行摘心、扭梢、拉枝等,控制旺长,促进花芽分化。3.

水肥管理:

中桃6号喜肥水,但忌涝。

生长期要及时追肥,以氮肥为主,配合磷钾肥。

注意观察土壤墒情,及时浇水,保持土壤湿润。4.

病虫害防治:

中桃6号虽然对一些病害有一定的抗性,但也要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。

及时清理果园,减少病虫源。

科学使用农药,避免产生抗药性。### 四、 总结中桃6号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熟桃品种,具有早熟、丰产、优质、外观美、适应性广等优点,适合在黄淮地区及生态条件类似的地区进行推广种植。相信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,中桃6号将会为广大果农朋友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。

中桃6号桃品种介绍

一、 简介中桃6号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出的一个早熟桃品种,其果实美观,口感香甜,丰产稳产,在黄淮地区表现尤为突出,具有很高的种植价值。

二、 主要性状1. **果实性状:*** 果实较大,平均单果重200克,最大果重可达300克以上。* 果形圆形或近圆形,果顶圆平,有些年份果顶会有一个小突起。* 果皮底色乳白色,成熟后大部分果面呈现鲜红色,十分漂亮。* 果肉白色,近核处有血丝,肉质脆甜,汁液中等,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%-15%,风味浓甜,香气浓郁。* 果核较小,可食率高。2. **成熟期:**中桃6号在河南地区5月下旬成熟,比同期成熟的春雪、早凤王等品种早熟5-7天,比春蜜成熟晚3-5天,属于早熟桃品种。3. **生长习性:*** 树势中等,树姿开张,枝条粗壮,节间较短,分枝能力强,易形成丰产树形。* 花芽分布均匀,坐果率高,抗旱性强,适应性广,耐瘠薄,丰产稳产。4. **抗病性:**中桃6号对桃树主要病害,如桃细菌性穿孔病、桃炭疽病等有一定的抗性。

三、 栽培要点1. **建园选择:*** 中桃6号适应性广,但为了获得更好的产量和品质,建议选择土壤肥沃、排水良好、光照充足的地块建园。* 注意合理密植,行株距一般为4米×3米。2. **整形修剪:*** 中桃6号树势中庸,建议采用"三主枝开心形"或"Y字形"树形进行整形。* 冬剪时要注意疏除过密枝、交叉枝、病虫枝,保持树冠通风透光。* 夏剪主要进行摘心、扭梢、拉枝等,控制旺长,促进花芽分化。3. **水肥管理:*** 中桃6号喜肥水,但忌涝。* 生长期要及时追肥,以氮肥为主,配合磷钾肥。* 注意观察土壤墒情,及时浇水,保持土壤湿润。4. **病虫害防治:*** 中桃6号虽然对一些病害有一定的抗性,但也要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。* 及时清理果园,减少病虫源。* 科学使用农药,避免产生抗药性。

四、 总结中桃6号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熟桃品种,具有早熟、丰产、优质、外观美、适应性广等优点,适合在黄淮地区及生态条件类似的地区进行推广种植。相信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,中桃6号将会为广大果农朋友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其他人立场。
本文系5g7g.com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