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# 杨梅枯萎病### 一、 简介杨梅枯萎病,又称杨梅褐斑病、杨梅枝枯病,是一种由真菌(主要是炭疽菌属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)引起的,危害严重的杨梅病害。该病害在我国各杨梅产区均有发生,严重影响杨梅的产量和品质。### 二、 症状表现杨梅枯萎病主要危害杨梅的枝条和叶片,具体症状如下:
枝条:
感病初期,枝条出现淡褐色、水渍状病斑,随后逐渐扩大,颜色加深至红褐色或深褐色,病斑边缘明显,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点,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。严重时,病斑环绕枝条,导致枝条枯死。
叶片:
感病叶片初期出现褐色小斑点,后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,病斑边缘明显,中央呈灰褐色或灰白色。严重时,病斑连成一片,导致叶片枯萎脱落。### 三、 发病规律
病原菌:
杨梅枯萎病的病原菌主要为炭疽菌属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,该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,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。
传播途径:
病菌主要通过风雨、昆虫以及人为操作等方式进行传播。
发病条件:
高温高湿、雨水多、光照不足、土壤贫瘠、树势衰弱等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。### 四、 防治措施杨梅枯萎病的防治应坚持“预防为主,综合治理”的原则,采取以下措施:
1. 农业防治:
加强栽培管理:
合理密植,加强肥水管理,增强树势,提高抗病能力。
清除病残体:
及时剪除病枝、病叶,集中烧毁或深埋,减少病原菌来源。
土壤消毒:
对发病严重的果园,可在冬季或早春进行土壤消毒。
2. 化学防治:
保护性药剂:
在杨梅萌芽前、开花前和幼果期,喷洒保护性杀菌剂,如多菌灵、甲基托布津、代森锰锌等,预防病害发生。
治疗性药剂:
发病初期,喷洒治疗性杀菌剂,如戊唑醇、咪鲜胺、苯醚甲环唑等,控制病情蔓延。
3. 生物防治:
利用拮抗微生物,如木霉菌、芽孢杆菌等,抑制病菌生长,减轻病害发生。### 五、 展望杨梅枯萎病是杨梅生产上的重要病害,对其防治研究一直受到重视。未来,应加强对该病害发生规律、致病机制、抗病品种选育以及绿色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,为杨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。
杨梅枯萎病
一、 简介杨梅枯萎病,又称杨梅褐斑病、杨梅枝枯病,是一种由真菌(主要是炭疽菌属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)引起的,危害严重的杨梅病害。该病害在我国各杨梅产区均有发生,严重影响杨梅的产量和品质。
二、 症状表现杨梅枯萎病主要危害杨梅的枝条和叶片,具体症状如下:* **枝条:** 感病初期,枝条出现淡褐色、水渍状病斑,随后逐渐扩大,颜色加深至红褐色或深褐色,病斑边缘明显,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点,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。严重时,病斑环绕枝条,导致枝条枯死。 * **叶片:** 感病叶片初期出现褐色小斑点,后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,病斑边缘明显,中央呈灰褐色或灰白色。严重时,病斑连成一片,导致叶片枯萎脱落。
三、 发病规律* **病原菌:** 杨梅枯萎病的病原菌主要为炭疽菌属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,该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,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。 * **传播途径:** 病菌主要通过风雨、昆虫以及人为操作等方式进行传播。 * **发病条件:** 高温高湿、雨水多、光照不足、土壤贫瘠、树势衰弱等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。
四、 防治措施杨梅枯萎病的防治应坚持“预防为主,综合治理”的原则,采取以下措施:**1. 农业防治:*** **加强栽培管理:** 合理密植,加强肥水管理,增强树势,提高抗病能力。 * **清除病残体:** 及时剪除病枝、病叶,集中烧毁或深埋,减少病原菌来源。 * **土壤消毒:** 对发病严重的果园,可在冬季或早春进行土壤消毒。**2. 化学防治:*** **保护性药剂:** 在杨梅萌芽前、开花前和幼果期,喷洒保护性杀菌剂,如多菌灵、甲基托布津、代森锰锌等,预防病害发生。 * **治疗性药剂:** 发病初期,喷洒治疗性杀菌剂,如戊唑醇、咪鲜胺、苯醚甲环唑等,控制病情蔓延。**3. 生物防治:*** 利用拮抗微生物,如木霉菌、芽孢杆菌等,抑制病菌生长,减轻病害发生。
五、 展望杨梅枯萎病是杨梅生产上的重要病害,对其防治研究一直受到重视。未来,应加强对该病害发生规律、致病机制、抗病品种选育以及绿色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,为杨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其他人立场。
本文系5g7g.com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